2007年10月13日 星期六

要「小班教學」,還是「少班教學」?

施政報告發表之前,寫左篇關於小班教學的文章,前天給生果報登出,個名就改左小小,叫做 「小班教學 vs 少班教學」,比我原名簡單D。幾日後既今天,因為政府已經確認(?)實施小班教學,D觀點好似out out 地,遲D都要寫多一篇,評估下將來發展路向。





預計政府今年盈餘大增,各界已密謀打算,要求政府來年加大開支。其中最受政黨歡迎的,就是爭取「小班教學」。近年由於入讀小一學童數目減少,對好老區學校都做成一定殺校壓力,要徹底解決此問題,「小班教學」一直是教協及其會員追求的靈丹妙藥。而因為教師及其家人的龐大選票,加上很多家長亦樂見其子女得到更多關顧,爭取「小班教學」就變成了政客的必爭之地,大家都不會錯過「我請客,政府付鈔」的機會。

政府方面對「小班教學」成效一直有所保留,以現在小學平均每班三十多人為例,就算減了三成學生,還有二十多人。根據外國很多研究,要發揮「小班教學」的關顧及互動優點,每班學生人數要在十幾人之下。筆者有些子姪於外國讀中學,其班中同學正維持於此數,在個別冷門科目,全班更不足十人,才能彰顯「小班教學」的效用。

當班上學生減少,學生必定得到老師更多關顧,這是無可置疑的事實。然而推行「小班教學」等同減低師生比率,實質是增加教學資源。在增加相同資源的考慮下,「小班教學」又是否最有效的措施呢?坊間很多補習天王,都要應付數十人的課堂,正正是超級「大班教學」。很多天王都被同學廣為接受,甚至是趨之若鶩。天王如此受歡迎,主因是其補習材料及「表現手法」得到學生認同。我不認為老師要學習天王的全套法門,但天王如何準備教材,增加學生興趣及令其容易理解,然後在課堂裏怎樣演譯,都是老師們值得借鏡的。

但要製作優質教學材料,提升學生學習興趣,及籌備臨場演譯方法,都需要很多課堂以外的時間。要達到理想效果,老師需要的不是「小班教學」,而是「少班教學」,亦即老師上堂的節數減少,以騰出更多時間準備,正是「台上一分鐘,台下十年工」。再者,近年學校獲批額外經費,推行各種教學及非教學活動。儘管很多活動都已外判給志願組織,但老師仍要花上大量時間於行政工作,包括市場調查、寫標書、招標、審標、與家長及同學溝通、活動監察等等。要更有效推行這些活動,我認為學校應加設行政主任的職位,主事各項活動的行政工作,讓老師們可集中於統籌、規劃及檢討方面的工作。

筆者相信「少班教學」比「小班教學」更能有效運用資源,令同學們得到最大的裨益。「少班教學」的缺點是令人有借機偷懶的錯覺,即使為學界接受,仍不好意思宣之於口,更無意加以推廣。我認為只要有良好的評審制度,衡量老師於「少班教學」下的表現,最終會達致多方共贏的成果。




3 則留言:

  1. 少班教學呢個方向,若虛覺得唔錯。而家老師們,工作真係好繁重,又要教書,又要搞課外話動,又要瘋狂補課,又要拔尖補底,又要搞行政,總之乜都要做。不過如你所言,老師中亦有不少投機者,有得hea實hea到盡,唔會同你花時間改善教學水平。

    至於補習天王,若虛認為佢地只係係香港填鴨讀死書考試為主而應運而生既職業。佢地勝在對試題模式瞭如指掌,充分掌握考試手法。其實,佢地對學生既能力既發展貢獻唔大。拙文「明星補習」亦有提及,可參閱:

    http://polyyyh.blogspot.com/2007/02/blog-post.html

    回覆刪除
  2. 若虛:

    我最近見過一些天王的中學經濟科教材,以連環圖解釋各項基礎要義,十分生鬼有趣,有助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及幫助其理解,其對學校老師如何製作教材及堂上演譯,有一定參考價值。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