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1月17日 星期四

舢舨充炮艇

今天閱畢生果報黃世澤:「政府提出論據有沒有尊重過專業?」一文,真教在下大開眼界,即時想起英語:Empty vessel makes more noise。

我不知道黃君有何專業知識,批評政府指出民間電台廣播,有可能干擾緊急無線電,是一個非專業行為。黃君提出的理由是因為頻率有異,干擾雙方的理據不能成立。黃君此言,足證明其對無線電知識一知半解,就妄稱專業判斷。

無線電干擾的成因眾多,黃君提出的同一頻率干擾,亦是最普遍的情況。但因為本港應用頻率眾多,數目成千上萬,可以產生的干擾情況亦幾何級數增加。除了同頻干擾的情況外,還有可能是雜散輻射,多年前本港就曾發生傳呼機(約300 MHz),干擾大哥大(800-900 MHz)的問題,正是雜散輻射引致。另一普遍的干擾成因是由多訊號互相引發,例如合法的FM廣播,再加上警察訊號,如果頻率沒有適當協調,是有可能干擾救護車訊號的。因此,干擾成因可以非常複雜,遠超黃君的認知,此亦為何政府有特定部門負責頻譜管理。

如果查看電訊管理局網頁,便知道他們其中一個工作範圍,是無線電頻譜管理及衛星協調,負責日常頻率管理及協調,還要分析及調查干擾原因。再查看其部門結構,就知其擁有數十名電訊工程師,這些都是專業工程師,年薪百萬的高級公務員〈在下亦十分垂涎其職位,只可惜力有不逮〉。把他們每天的實戰經驗加起來,合共是數百年的功力。如此強大的專業頻譜管理隊伍,任何私人公司或高等學府都無法匹敵。如果要找尋同等份量的專業隊伍,在法庭上挑戰本港電管局的專業判斷,恐怕要找歐美的電訊管理局出馬了。

當然,電管局有可能為了統一政府口徑,作了過於保守的判斷。但作為學者(雖然象牙塔已現了裂痕)或時事評論員,以本身「有限」知識,對事物作出批評,本來無可厚非,但如果上綱上線,以外行批評內行不夠專業,就變成舢舨充炮艇,惹人訕笑了。



4 則留言:

  1. 我讀物理出身,但對「雜散輻射」,「多訊號互相引發」非常佰生。

    「雜散輻射」是不因為發射的 device 太雞,generate 一些 noise 出來,出現了其他的 frequency呢?

    睇完維基所描述的「多訊號互相引發」,看見 non-linear,就知以前肯定無教。哈哈

    我大學係讀純物理的,不斷計數。應用層面反而無乜點教。

    回覆刪除
  2. 「雜散輻射」是由「非完美」發射機產生,當然越雞就越多垃圾電波產生。本地所有營運的發射機,必須要電管局認可型號,避免太雞的設備營運,民間電台的設備是否認可型號,就不得而知。

    Non-linear 干擾計算,可用Fourier Transform 推算,物理學生應該諗過,我就忘得一乾二淨。

    回覆刪除
  3. 可惜這樣的"專業隊伍"始終是公務員,在這樣敏感的事情上(何況現在已經高度政治化),很難相信他們的"專業判斷"是完全獨立,不受"非專業因素"干擾的的.如果以他們的意見作為"獨立專家證人"的意見,明顯地不可接受.他們只能夠作為控方的"專家證人"來作供.

    所以找本地以至國際有關範疇的專家,學者等作為"獨立專家證人"的確是比較適當的做法,至於法院有沒有方法找到這樣的專家,就是另一回事了.當然,如果民間電台有辦法的話,也可以請一個這樣的專家當辯方證人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