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3月5日 星期三

老吾老

上文提及捐款事情,而我作為一位過度理性,凡事講求效益的小企商人,連做善事都考慮很多經濟元素。

就以幫助病人的慈善團體為例,我會考慮那個機構可用最少醫療資源,令病人得到最大的康復,從而恢復最高生產力。其中最大效益的,我認為是幫助醫治白內障或眼疾的團體,因為如果病人失去治療,變成失明,要周圍人士照顧,變成社會負擔,而平宜的手術費(國內只需三幾千元),就可令他們重見光明,達到最高回報。反之,醫療癌症病人,回報率則相對較低,一來醫藥費用高,二來亦不一定醫得好,最後可能白費心機。

同樣地,要幫助有需要人士,我認為應該集中兒童及青少年。主因是他們無自主及謀生能力,亦無要求來到世界,兒時的不幸都是成人造成的。相反地,很多有需要援助的老人,除了少數因為殘障影響生計外,大多是年青時未有做好打算,最終晚節不保,要社會施以援手。再者,幫助貧困兒童成長,可讓其長大後回饋社會,但如果將有限的資源給予老人,則不能期望他們會有甚麼回報了。

曾經讀過一本非主流的經濟小品,建議如果閣下銀兩有限,就不要分散捐款給不同機構,因為反正閣下捐款有限,數目都無法滿足任何機構,何不集中一個機構,省得麻煩費時。如果你認同我上面見解,未知會否改變閣下捐錢時的決定。如果凡事都像我這樣機關算盡,日子就不容易過了。為善不如從心出發,管它甚麼回報及效益,最重要還是自己開心。

提到援助老人方面,在新出的財政預算案中,我留意到不少青壯人士,都有致電到電台,要求加大生果金。今天老人需要援助,主因固然是年青時未有做好打算,次因是年青後輩沒有給予支援。兒女固然有責任供養父母,但如果姨媽姑爹生活拮據,經濟許可伸出援手,過時過節給予一千幾百,亦可讓其安度餘生。

古語云: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。但如果大家分擔自己長輩所需,由父母以及姨媽姑爹,那就不需要政府出手,老人得到自己子侄照顧,就不需要外人(政府)幫忙,變成:老吾老,何須人之老.







4 則留言:

  1. 前排新聞先有單老豆老母出錢供個仔去英國讀書,返到黎再買埋樓「租」比佢住,結果佢唔肯比家用之餘,仲要求減租。激到老豆老母要同佢對簿公堂。其間個仔仲話供佢去讀書係老豆老母既責任!呢類人相信仲係少數,不過如果愈來愈多呢挺人渣,就幾難期望會出現波老闆所講既情況喇。

    回覆刪除
  2. should be 老吾老,何須人吾老.

    回覆刪除
  3.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。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