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9月21日 星期日

明日之後

以前的金融爆煲事件,大家普遍稱為金融風暴。而今次的金融骨牌效應,坊間則稱作金融海嘯。我覺得以海嘯形容,比以往的風暴更為貼題,風暴一般以線性移動,破壞力集中於線性軌跡之上;而海嘯則沿於海底地震震央,以360度向八方造成破壞,各方無一倖免。今次美國震央開始,破壞範圍無遠弗屆。

港股自03年沙士回升以來,經歷了四年大漲小回的局面,成就了不少哎股神。波蘿游一向認為要考驗投資能力,必須經歷完整的股市牛熊周期。恒指在過去四年的平均數,約為19000點,與去週收市價相若。即是過去四年以月供入市,今天平均只能累賺取了一點股息。如果以今天結算,能夠在過去四年投資當中,獲得正數回報,算是與大市看齊,成績已經是中規中矩了。

08年港府入市及去年增持港交所股票,都被不少人指責為干預市場,破壞自由經濟。但觀乎今次歐美這個自由經濟發源地,他們政府的救市手段,恐怕要令擁抱自由經濟主義的人,要對自由一詞重新定位。以美國政府為例,不單以個人判斷或喜好,選擇性地出錢拯救個別公司,還即時改變遊戲規則,禁止拋空金融股票。就好似球場上面,一個人擁有球員及球證的雙重身份,並即時改變球例,以令將對手(淡友)擊倒。對於一向被西方國家指指點點的發展中市場人士,大概會看得目定口呆。

波蘿游明白今次事態嚴重,以非常手段應付,算是情有可原。港人經歷了五十年的經濟增長,只面對過千禧年初的輕微衰退,其時的8%失業率,相對於美國30年代大衰退時的25%,只算是小巫見大巫。而波蘿游對美國大衰退的最大感受,源於羅素高爾《擊動深情》一片,因為經濟衰退,主角雖是拳擊好手,亦要靠搶做搬運工作為生,並且要經常捱餓,空著肚子出賽。能夠避免大衰退,今次每位美國人要額外負擔千多美元的國債,也只能一聲輕嘆。

今次事件的基本原因,可以說是美國人的放縱消費,毫無管制的借貸,只盲目以為樓價上升,就可以抵消債項,再加上各式的金融包裝,以不同衍生名目出售,令人難以評估風險系數。其中評級機構要負上極大責任,就以AIG為例,儘管基本因素無異,幾間評級機構可以在數小時內,同時將AIG評級大幅下調,他們分析公司的準則及能力,實在令人側目。但我少見傳媒就今次金融海嘯,對評級機構有任何批評,小弟要為今次嚴重損手的債券持有人,出句聲消消氣。

對於評級機構今後的評級,大家還認為有多少參考價值?







5 則留言:

  1. 評級機構就好像騙徒一樣,一間公司的評級由一位評級員負責,實在兒戲。一位評級員可以影響過萬名投資者,輕輕一筆影響可以涉及過億,試問人心肉做,那有人可以客觀呢?

    回覆刪除
  2. 個人唔認識評級機構如何運作,如果一個人可以做決定,豈非好易飲茶灌水底攪掂,諗落真係兒戲

    回覆刪除
  3. 你即係問邊個幫老師打分。

    只能老土D個句,由市場決定。邊個評級機構亂黎,你就唔好信佢,信自己囉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