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4月22日 星期四

地產寶藥黨


九十年代之時,波蘿游在本地公司打工,認識一位之前在微軟任職的同事。當時互聯網還未普及,微軟正值如日中天,自己奇怪問他何解要離開微軟,加入這所本地公司。豈料他拿起一本以首富為封面的雜誌,訴說微軟沒有甚麼了不起,能加盟首富的旗艦公司,才是他最大的心願。可想而知,以首富牽頭的地產商,在當時社會的地位。但時移世易,今天的地產商形象已經一落千丈,變成過街老鼠。

剛巧自己當時首次置業,衡量價錢及各項因素,亦選擇了首富當時的主打新盤。以一個宅男的標準,樓書實在是美侖美奐,以藍天碧海為主題,二十分鐘可達中環(塞車可能要一小時)。因為能力所限,只能選擇內園景的小單位,自然留意樓書裏面的園景圖畫,最有趣的是圖畫下面,竟有一小行字,稱此為「畫家筆下的印象」。自己雖然是首次置業,亦明白樓書畢竟是廣告,自然有人工美化,與現實難免要打折。為了印證其中差異,自然不辭勞苦,親身到現場地盤考察。

至於當時的示範單位,已經用上了小型傢俬,牆身貼上大牌鏡片,以增加空間感。此等銷售手法,廿年來都沒有多大改變,只是近年樓價一升再升,以至民情洶湧,政府被迫要橫加指引。至於實用面積方法,除了九十前還找到八九成之外,九十後幾乎清一色是不足八成,近年更只有七成多。港島明星樓盤如太古城、賽西湖及嘉雲臺等,三十年來升幅一直領先,九成的實用率,自然是主要原因之一。實用成數在樓書一目了然,買家應該心中有數,不足的成數亦會在價錢上反映。

對於近幾年的「發水樓」一詞,其實幾十年來一直有之,根本不是甚麼稀奇現像,能夠花得起幾百萬上樓的買家,相信絕大部份都有足夠智慧,了解個中境況。
至於偶然有買家感到貨不對「心」,就大概好似寶藥黨一樣,橋唔怕舊,最緊要受。儘管政府一直苦口婆心,寶藥黨每年都仍有斬獲,就好像精美樓書及豪裝示範單位,同樣亦可以叫年青才俊中招。

我以為現今一手樓銷售最大問題,不在於示範單位或實用成數,買家只要稍為留意,些等招數自然不攻自破。最大問題是價單不全。即使政府要求發展商數天前提供50%單位價錢,但餘下的50%就仍然是未知數,任由發展商即場向個別買家出價,令買家處於下風。加上銷售經常刻意通宵進行,多人共處一室,空氣不足及精神不佳之下,買家自然容易出錯。發展商及經紀方面就人多勢眾,以逸待勞,佔盡敵明我暗之優勢,自然容易得手。此亦解釋何以近年一手樓價明明較二手偏高,但依然有不錯銷情。但最終遠遜於大市升幅,而那
20-30%損失的升幅,亦正是買家之最痛。





5 則留言:

  1. 波老闆,哈哈,買賣寶葯得多果批,自然曉得點樣將批寶葯轉手,至於第一次買寶葯果批,我諗真係木宰羊架。

    至於政府點做,我諗呢,都arm既,至少話比好多老襯聽:下次比人搵笨就唔好賴政府喇。

    回覆刪除
  2. 賣藥既有做媒幫手,
    賣樓就有摸王同埋搭棚大師

    回覆刪除
  3. 好記得我後生時...大約十多年前吧?跑馬地有塵鉛筆樓最先被傳媒冠以"縮水樓"美譽,仲在CCTVB新聞專題報導,當時講緊既係7X%...

    但而家七成幾實用面積已經幾乎係極限了。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