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1月4日 星期五

養和豪院


週末與太太乘巴士上太平山頂「登高」,途經跑馬地半山時,詫異見到一興建中的玻璃幕牆大廈,心想自己對香港地產發展都算略有研究,怎麼竟不為意有一豪宅在此興建。正感狐疑之際,幸得太太提醒,才想起那是快將落成的養和醫院加建部份。

波蘿游近月都光顧了幾次養和,亦知其正在加建,但是橫看成嶺側成峰,遠近高低各不同。之前近看再加上綠色圍網,只知是一個多層建築。但今次遠望則恍似是一棟建築中的豪宅,綠色圍網已經退下,露出閃亮的玻璃幕牆,一洗以往白色巨塔的古老形象,將來病人可以通過落地玻璃,飽覽瞭闊馬場景,醫院更應易名為「養和豪院」。

最特別的是今次增加的廿層,是在原有的十幾層醫院屋頂上加建,再以玻璃幕牆豪裝一翻。在加建工程時,原有的十幾層醫院照常營業。像這樣的加建方法,在香港真是十分少見。能夠如此省時加建,主要是前院長甚有遠見,在多年前興建現有建築時,已考慮到將來有需要擴建,多花錢把地基部份打得特別深入,以便將來可以直接在上面加建。

根據各方報導,今年的私家醫院生意大增,婦產科更加做到冇停手。自己今年亦兩到私院產房探班,要探望剛誕下的嬰兒,其排隊及擠迫情況,絕對是振撼場面。養和把醫院這樣豪裝,正好配合上蓬勃發展的私人醫療市場。只可惜本港的私家醫院都沒有上市,否則小弟一定飛身入飛。

私家醫院生意大好,主要有賴中產經濟水平提升,醫療保險越來越普及,令更多人都可以負擔得起。本港醫院的良好商譽,亦吸引了不少內地富豪,願意花巨款到香港產子及看病。有見如此勢頭,私家醫院都各自找方法擴建,以配合市場需要。我認為政府應該有見及此,積極與業界商議找尋適合興建私家醫院用地,以公平競投方式批出。

私家醫院要擴展,自然要挖角增加人手。我相信今明兩年,醫管局將要面對嚴重的人才流失問題,影響最大的會是經驗豐富的高級及顧問醫生,在大學任教的教授級醫生更勢必成為首選獵物。但醫管局受制於固定的薪酬制度,再加上政客及媒體的指指點點,其高層要面對的挑戰將會十分嚴峻。










5 則留言:

  1. 以前馬料水大學既宿舍都試過先起一半,以後再加建。

    但,加建既時候,要成橦宿舍封左,怕危險。

    養和咁做,真係好勁。

    回覆刪除
  2. 未寫之前, 先申報利益----無錯, 我現時在那間公營機構的一個小薯仔。

    未成為案內人(唔係, 應該係出番o黎又入番至真)前, 曾經申請入沙田那間私家醫院做文書助理, 一來交通方便兼慳錢, 二來可以做番HR工作。

    初次入呢間醫院interview, 真係俾眼前一幢又一幢新building嚇呆, 講的係一幢比一幢豪華(同樣有玻璃幕牆)和高。

    兩年前, 話晒有成8年幾工作經驗, 以為出得好高pay; 點知呢, 無錯係長工兼有bonus, 但offer俾我o既, 竟然係第一個起薪點(starting point)----$7200(唔係記仇, 但真係比起當年舊公司的人工, 少成二千多元)! 當時對方就o黎請我的時候, I rejected the offer.

    依家呢, 無錯做醫護的, 私營醫療機構一定出手很闊綽, 而且醫療器材會較新淨, 但同公立醫院一樣, 工作量有升無減。

    >>醫管局將要面對嚴重的人才流失問題,影響最大的會是經驗豐富的高級及顧問醫生,在大學任教的教授級醫生更勢必成為首選獵物。但醫管局受制於固定的薪酬制度,再加上政客及媒體的指指點點,其高層要面對的挑戰將會十分嚴峻。

    其實呢層都唔係呢幾年至有, 早於2000年後就有, 不過個問題去到現在已經很嚴重。醫管局要留住醫護人員, 甚至吸引新人加入, 除了加薪減工時外, 給予合理的薪酬和工作條件, 足夠培訓和有公平公正的晉升機會(今日蘋果報都講醫管局統籌醫生升職

    但係講到尾, 無錢就不能成事, 且看今年年中出臺的"醫療融資"方案, 再作分曉。

    回覆刪除
  3. Justin

    我一世人只去過兩三次馬料水大學,上次已經是十幾年前了。


    Karen

    醫療文書及行政人員,工作跟商業公司的沒有太大分別,可能D Hospital Adminstrator 會知多D醫院行政事宜,但一般行政人員要pick up 困難應該不大。因此文書及行政人員處境,會同市場大氣候一樣,因為辦公室自動化,人材供應充裕,而要面對更多競爭,工時亦會有增無減,人工始終會受制於市場過多供應。

    另外,大部份私院醫生都是件工計,多勞多得,對年青醫生而言,當然不介意工時較長。至於私院的已上岸名醫,則可能會用不同方法,減少新收病人。正是有人辭官歸故里,有人漏夜趕科場。

    "醫療融資"方案是長遠計劃,要發揮作用,恐怕要等十幾年,很難解決醫管局醫護專業流失的燃眉之急。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