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7月16日 星期三

錢從何來

政府上月公布,5月份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5.7%,闊別多時的通脹,正式重臨香港。其中食品價格升幅最大,按年升19.2%;升幅顯著的食品,有豬肉(56.8%)、牛肉(50%)、罐裝肉類(45.7%)、米(39.9%)、食油(36%)、其他肉類(30.5%)及淡水魚(23%)。

可能港人已被過去十年的通縮現象洗腦,覺得今次通脹來勢兇兇。但對於有廿年工作經驗的港人來說,通脹絕不陌生,按年6% 至 7%的數字只算是濕濕碎而已。記得香港九十年代初的幾年,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幅一直維持在10%左右。當時通脹主要是生產力帶動,通脹高時人工增幅更高,而基層市民主要是土生港人,現實及期望的落差較少,社會氣氛融和及高漲。

今次通脹重臨,主要是環球物價帶動,本地薪金整體雖然有增加,但基層薪金恐怕難以追上。環球商品價格波動的原因,總離不開長遠需求因素及短線炒賣,雖然中國及印度對原材料需求增加,但增加在過去年月不斷累積,也不是一下子急速上漲,原油及金屬價格在過去幾年的倍數跳升,還是弱美元引致的炒賣居多。

環球商品之中,以原油及金屬為例,不容易立刻增產,價格短期維持高企,是可以理解。但對於國內輸港的鮮肉及罐頭大幅漲價,只要農民及廠家見有厚利可圖,定必大幅增加產量,促使價格回落。我相信新鮮食品及罐頭價格,不可能長時間高企,年尾之前應該回順,會減輕基層市民的負擔。

立法會選舉將近,議員全部都盡情把握機會,以基層人肉沙包為盾,要求政府派米紓解民困。適逢政府自知民望下滑,更樂於束手就擒,盡情開倉派米。今次以一次過派米方法,大多數基層都獲得約全年10%的優惠,理論上是足夠抗衡7%左右的通脹。如果食品價格如我所願,在年尾回落,則基層變相會有額外花紅。

本來基層要求政府伸出援手,是可以理解的表現;但觀乎今次通脹,連一些富貴中產都變成大喊十,要政府減乜減物,我就不以為然。昨晚亞視就報導了一位乜生,但見乜生衣著光鮮,是有車一族,與太太及子女住在千呎單位,每季差餉四千元。乜生在銀幕前投訴支出大增,借機要求政府減汽油稅、差餉及外傭費。

我以簡單推算,乜生每季要交四千元差餉〈假設連地租〉,單位價值約一千萬。要供一層千萬單位,年薪約為一百萬,算是十分富貴的中產。以這樣的經濟水平,通脹影響甚微,但還要諸多要求,可以說是富貴中產之恥。在民粹主義抬頭的年代,議員伸手討選票,基層及中產伸手拿數,商家繼續上下其手,最後還是那句:錢從何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