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10月21日 星期二

一葉扁舟海嘯中

中信泰富一鋪勁蝕155億,除非你係老闆或者係老闆個女(仔),否則好彩就要執包袱,唔好彩就可能要食皇家飯。作為一個打工仔,莫講話蝕155億,就算係蝕15億都一定冇得留低。

既然係數佬出身,都應該知道乜野叫風險管理。玩亞Q輸身家例子,最近係上市公司之中,都有幾個例子,好似鴻興印刷就係年初出事,以亞Q合約做外匯對沖,最後將多年基業拱手相讓他人。作為上市公司財務總監,應該知道呢個慘劇,做沽對沖要知所進退。今次輸左公司市值一半,如果唔係有母公司打開口牌照住,加上有紅衣護身,公司恐怕要即時摺埋。

按照
報紙資料,公司未來兩年要三十多億澳元資金,但根據亞Q條款就要接收逾90億澳元,好明顯就係對沖過籠。既然有鴻興先前的教訓,D數佬又點解會輸到咁慘。我唔想用陰謀論來估,因為董事局究竟做過D乜,應該要向證監會同小股東解釋。但如果輸到咁金,一定係個亞Q合約個價set到好盡。同ELI差唔多,亞Q都係類似沽出認沽期權,可以係贏粒糖、亦可以輸間廠。

我相信數佬應該自己計過風險,然後先去簽份約。可能有人要爭取表現,又或者老闆要交功課,唔單止要做對沖,重要幫公司賺錢。如果澳元市況上升或保持淡靜,公司可以收取期權金,增加投資收益。加大力度做亞Q,就可以增加期權金收入,作為額外投資收益。但針冇兩頭利,被迫要接受銀行更棘既條款,除左加大注碼,重要承受逆市加倍接貨風險,最後就走上絕路。

大家可能會問,點解會輸到155億咁犀利,就算輸15億都好離譜。現實就係無論輸155億或者15億,打工仔都一定要執包袱。反正都係OPM,咁就有道德風險,如果賭到最大,就可以將“順景”下既利潤最大化,增加自己既花紅。反正如果逆市既話,兩者都係執包袱收場。作為打工仔既,可能都會好似特首話齋:賭鋪勁。問題係既然有鴻興事件,董事局究竟有冇人問過最簡單問題:“喂亞邊個,近牌澳元升左咁多,如果掉頭大跌,worst case 會係點?”。究竟有冇人有common sense,問個呢條問題,而又有冇人將答案美化,抑或有人覺得呢D係百年一遇,非常假設性,唔會咁好彩發生,然後抹殺個風險。

金融海嘯當前,百年老店要關門,上市藍籌勁蝕百幾億,散戶都變成一葉扁舟,祇求係海嘯下幸存。連國家債券基金都倒跌10%之時,波蘿游為求自保,唯有轉移陣地,以分散重投方式,落注幾間銀行做定期,希望以4%的年息保暖,渡過這個寒冬。



2008年10月16日 星期四

低風險與零風險

波蘿游作為一個年紀日長的投資者,近兩年亦有購買債券基金。自己組合裏面有幾隻債券基金,包括全球國家、亞洲國家及新興國家,風險程度各異。一般零售債券是單一資產,由某一國家政府、機構或公司發行,風險集中於單一機構。而小弟購買的債券基金則強調分散投資,每隻基金都涵蓋超過五十隻不同的債券,包含不同機構及年期。因為分散投資關係,債券基金比起單一債券更能分散風險,但前者的壞處是要多付管理費。

香港證監認可的債券基金數以過百,在花多眼亂之下,我主要是揀選一些名牌基金公司,歷史悠久及近年往績不俗的基金。如果不包括今年表現,它們過去幾年的平均年度回報約5% 至10%,而觀乎前十數年的走勢圖,大致都是平穩及慢步向上,甚少有巨大波動。

但今次的金融海嘯,能稱得上百年一遇,當然非同凡響,連我的債券基金亦難倖免。就以過去三個月為例,我的基金價格跌幅由6%至20%不等,而這樣的跌幅,恐怕是這些基金十數年歷史中未曾一見。我初見到如此跌幅,還以為電腦報錯價,立刻上網查看究竟,才發現市上的同類債券基金,原來都有相若的跌幅,意味各類債券價值都急劇下跌,算是百年一遇的局面。如果一個有五十隻債券的基金價格整體下跌20%,即意味其中有少部份,例如其中兩三隻債券損失慘重,或者已經泡湯,可能是面臨倒閉的公司債券,也可能是冰島債券,又或部份國家的信貸急跌,令其債券價格亦一瀉如注。

對於今次債券基金的損失(比起股票組合已經好得多了),小弟只能嘆句唔好彩,又既然是百年一遇,一世人應該只此一次,能有些經歷,雖不能講話不枉此生,但也肯定是眼界大開。

對於有人錯以為債券沒有風險,更藉此認為銀行誤導迷債為零風險債券,根本是事後孔明,不願接受非常的現實。以今次債券基金的空前跌幅,證明如果身在非常時刻,國家債券一樣可以損失慘重。而且就算撇除迷債的CDO資產不談,單以它與幾間公司信貸相連的性質,類別等同公司債券,加上
火燒連環船效應,風險與低信譽公司發行的債券無異。只是很多散戶不顧接受百年一遇的事實,將高風險的公司債券看作低風險債券,然後再將低風險等同零風險,可以話係當金融海嘯無到過。

後話:很多人指摘雷曼將高風險及複雜CDO產品售予客戶,加上零售銀行為虎作倀,擺明是粉絲當魚翅,與寶藥黨無異。我認為這些都是事後孔明,試將時間回撥到兩年之前,莫講話銀行睇唔到風險,就算雷曼都會覺得以CDO的AA至AAA信貸評級,絕對是優質資深,否則早就善價而沽,點會保留作為抵押品。兩年前的雷曼固然未知風險,就算是兩個月前亦未知大難臨頭,不然又怎會走上末路。說雷曼出售有毒產品以圖巨利,是高估了雷曼的智慧,亦錯解了時勢




2008年10月10日 星期五

迷債風險 -連環船起火

波蘿游在前文「迷你債券-何去何從」提到,雷曼迷債最初出售時,它的最大的風險,不是政客或傳媒認為的結構性資產,亦不是雷曼本身的穩健程度。以兩年前的市場資訊,兩者都有AA的信貸評級,比起其他公司如渣打或和黃等的信貸還要高,以今天的資訊去批評雷曼或其資產為高風險類別,只可說是馬後炮,人云亦云而已。

小弟在前文指出迷債的最大風險,是發行商採用了火燒連環船的戰術,只要六間相關機構任何一間出事,發行商就可以提早贖回(不同於政府要求的回購),而贖回價格只會百分百參考出事機構損失的價值,而並非按六分之一的減值計算。即係等於將風險放大六倍,而我相信發行商就以此賣出六倍的CDS套利及對沖。只要小心閱讀銷售書,就能了解到這正是產品的核心風險。

相關機構爆煲,觸發債券提早贖回,就發生在星展的結構性零售產品之上。根據
報導,其產品與八間公司信貸相關,即把風險放大八倍。只是恰巧雷曼是八間之一,而它的價值又差不多跌到零,以此為贖回價計算,那些星展產品的優值可能已煙消雲散。換轉如果相關機構是North Rock 或 Washington Mutual 等,其結果亦是一樣。悲觀再想深一層,以今天的形勢,誰敢擔保在2011年前,即產品到期之前,另外七間公司仲係全部屹立不倒呢?

因為星展是發行商,即等於莊家圍骰通殺,winner takes all money。亦可能因為覺得自己贏得太多,怕官府或散戶反撲,星展即時表現得非常「關顧」客戶,主動與客戶開會講解,並以逾百人處理投訴,承諾如果證明有職員誤導某客戶,銀行願意百分百賠償。在商言商,如果莊家圍骰通殺所有散戶,對個別苦主作百分百口水,銀行只係贏小一點,就當是公關宣傳支出,其他仍然通贏,又何樂而不為。

反之那負責零售雷曼迷債的廿一間銀行,除卻小數刻意誤導客戶的職員外,大多緊守崗位,擔當著中介的角色,只從中賺取一兩個%的佣金,但就要背上包底的重責,隨時可以損失億元之數,可以說是黑狗偷食,白狗當災。





2008年10月5日 星期日

耆英港第一期

今日新聞報導,政府將批出天水圍一幅六萬多平方米的土地,撥予房協發展長者綜合社區,包括長者住屋,並提供看護、送飯及康樂配套服務。房協表示,計劃預計五至六年內完工,相信會能帶動天水圍的就業,預計可提供八百個新增職位。

波蘿游以前曾經提出
耆英港計劃,今次以房協先行,可以算是計劃的第一期。因為是房協出馬,相當於計劃的居屋版。小弟熱切期待大型地產商也積極參與耆英港計劃,興建更多元化的長者社區,質素可能與私樓的大型屋苑看齊,甚至包括耆英豪華服務會所。

發展商亦可發行債券集資興建耆英港,讓那些富裕長著,除了定期存款及迷你債券以外,有更多投資機會。而且投資於自己居住的耆英社區,更可藉債權人(或股東)身份,監察自己的資產如何運作,真是一舉二得。



後記:

今天再看報紙,得知房協打算興建600個單位,讓資產在三百萬以上人士申請。波蘿游稍作計算,假設每個單位平均600呎實用面積(約800呎建造面積),在六萬平方米土地上興建600個單位,相當於0.6的地積比率,比起山頂的獨立屋的0.8倍還要寬敞。計劃就算不仿效大型屋苑的6倍比率,而以低密度的2至3倍為基礎,已可以將單位數目增至2000個,創造更多供應及職位,而仍能保持寬敞的退休環境。

按今次計劃的比率,等同將山頂地皮交予房協發展,因為房協品牌所限,根本是浪費資源,無法達到應有的市場效益。如果交予私人發展商,以如此低密度發展,肯定可以攪一些類似錦繡及加州花園等級數的長者社區,更有效地利用土地資源。希望房協以實際情況出發,不要好大喜功,應該以提供更多單位及職位為先,把單位數目增至2000個以上。






2008年10月1日 星期三

迷你債券 - 何去何從

今日明報即時新聞以“出現和解曙光”為題,報稱有迷債苦主與銀行達成協議,銀行願意退回部分投資款項。波蘿游前文指出迷債款項有百億之數,而銀行只從中賺取約1%的“蠅頭小利”,我很難相信銀行會輕易妥協,甘願奉上百億賠償。我估計這只是極少數的例子,可能苦主手執銀行痛腳,足以證明銀行職員曾經誤導苦主,否則銀行絕對不會隨便打開缺口,讓滔滔洪水湧進。當然,“消息”亦可能是政黨的宣傳手法,以增加黨及苦主士氣,並以反間計分化不同零售銀行。

波蘿游雖非金融人士,亦趁假日細讀星洲版的
迷債銷售書,一則是滿足八卦心態,亦可藉此補充一下金融知識。我最有興趣的,是整個迷債的賺錢模式。一般人認為是發行人以風險高的劣質CDO,但只付上區區5%年息套利。對此小弟有不同見解,很多迷債都是06年中出售,那時美國樓市還處於上升軌,市場更沒有甚麼次按危機,我相信那時的雷曼及評級機構,都相信用作抵押的資產,絕對是優質貨色,不然亦不會有AAA評級。

一般由美國或西歐政府發行的債券,及美國政府保證的債券,例如房利美等,
會被評為AAA的最高信貸評級,而最佳的商業機構,例如匯豐或花旗等會評為AA級,其他的香港大藍籌則可評為A級。根據基本債券知識,AAA級因為最為可靠,違約機會最低,發行人需付出的利息亦是最低。

舉例來說,如果美國政府債券的年息是4%,那些AA及A級債券,可能要付上6%或更高利息才能吸引投資者。其中的2%分別,就是投資者願意承擔較大風險的誘因。銷售書提到迷債會與六間公司的信貸情況相關,它們都是匯豐、和黃等大型藍籌公司。根據銷售條款,只要其中一間公司信譽有變,發行人就可以提早贖回債券,而贖回價錢只會以首先違約公司的資產變化為依據。換言之,六間公司只要有一間倒閉,即其信貸變成零,投資者損失的不是六分之一,而是百分百。一些人以為迷債有六間公司分散風險的功能,是完全誤解,實情是條款以火燒連環船,只要有一間倒下,即以此埋單計數,變成一鑊熟的局面,而我相信發行商就是以此連環船套利。

很多基金都會擁有匯豐或和黃等藍籌發行的AA或A級債券,基金在收取比AAA債券多出2%利息之時,亦擔心大藍籌有違約風險。為了保障本身投資,就衍生CDS這門衍生產品。即有雷曼等投資銀行願意為基金承擔藍籌違約的風險,但每年就收取一些保費。因此,如果基金願意付出1%的CDS保費,即可大大增加保障,接近AAA級數的穩健程度,但仍然比直接投資AAA債券多出1%的年息。

波蘿游不懂用深奧的微積分去計算風險及回報,只能以簡單的市場數字去證明本身論據。銷售書聲明是以AAA的CDO作抵押,一般而言(但願如是)是CDS再加上AAA債券(即政府或房利美等)。基於可以用迷債六倍對沖CDS風險,發行商可以向六類基金各收取1%的保費,即總數是6%的收入,而藉迷債的投資者以連環船型式同時對沖,再加上本身AAA債券的4%收入,即共有10%收入,而把1%分予零售銀行,1%用作掉使費,5%付予散戶投資者,本身仍穩袋3%收入,而風險則成功轉移。

在最初投資迷債之時,散戶的最大風險,是置身於連環船之上,面對六倍風險。但正是世事難料,人算不如天算,連環船沒有起火,反而指揮台首先起火,攪得各方人仰馬翻,事件沒有一個贏家。

那些AAA抵押資產,一直經由託管人保存,匯豐正是香港迷債的託管人。託管人有責任將資產處理,扣除使費後,妥為出售套現償還予散戶。希望真如小弟所料,裏面的資產是CDS再加上大量AAA債券。即使近日市場波動,AAA級的政府或保證債券價格依然穩定,就算付上清算等使費,散戶損失亦不會太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