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4月29日 星期四

死者為大?

中國人傳統經常話「死者為大」,如果好似黃福榮,當然要致以最高敬意。但最近兩宗死人事件,傳媒就以出位標題賣紙,其中對事件的看法,我就不敢苟同。

1.
冷血司機隧道棄嬰屍
貨車司機撞人後不顧而去,當然大錯特錯,冷血行為令人髮指。但成件事做得最錯既,唔係個司機,而係受傷個亞媽。根據報紙圖文並茂,再配上動新聞,顯示係亞媽手推嬰兒車,唔行天橋而沿馬路邊推行,即係佔用部份行車路。如果是單身行路,當感覺有車輛駛近,還有機會向橫避開。但手推的嬰兒車只能直行,不可橫行,就算明知有車駛近,都會走避不及。如此人車爭馬路環境,自然險象橫生。

如果司機不熟當地馬路情況,就更易出事。司機當然要負部份責任,但亞媽的愚蠢行為,先係導致意外主因。就算司機能盡快停車,四月大的BB恐怕亦凶多吉少。報紙盡情責備司機之餘,是否更應批評亞媽不是,以警惕其他亞媽不要重蹈覆轍。


2.
為跑飯盒數 迫死好老師
女教師老公指責校長要求太高,迫死教師太太。這個可能是事實部份,但就肯定並非事實全部。報道指女教師十幾年來都有情緒病(精神病的美化詞),早年在青山醫院住了一段時間,多年來都要日日服藥,過去一年經常向老公訴苦,申訴校長要求太多,以致自己情緒低落,亦當眾喊過。

這位老公受訪時不斷指摘校長不是,又話自己十年前已停止外出工作,全職做住家男人,全力照顧太太云云(家中沒有小孩)。女教師任職官校十幾年,應該是公務員,如果有精神病,不單冇人敢炒,上頭更會識做減輕工作。如果真係關心太太,再考慮到前科及現況,教師老公做過乜?有否嘗試同校長講講,還是原來一直隱瞞精神病,以免影響前途。最後,有否建議她轉校或甚至停職,由自己重新工作頂替,承擔家庭支出,以讓太太多點休息。如果校長不知教師有精神病,而老公又繼續要女教師衝鋒陷陣,出事責任誰負。

明白教師尋死應是一瞬之念,自己亦難以控制,但如果考慮之前病歷,懂得放下,可以無需踏上不歸路。如此一跳,校長固然要終身自責,相關的同事及學生亦有陰影,種種對傍人的傷害,如果教師之前懂得自省,又或自己老公願意承擔家庭支出,以幫助其釋懷,都可以避免今次悲劇。

相反,除非校長明知對方有病仍不斷壓迫,否則只能算是一個不善管理的校長,但就不幸負上害死人的污名,終身抱憾。





2010年4月27日 星期二

數碼世界盃

外資母公司入股敝小企快將兩年,一直都十分守禮,沒有派員駐守小企,只是依靠每月遙距會議,三幾個月有董事過港一敘外,大家都只求月月有數交,對小企管理層十分尊重,沒有甚麼指指點點。洋主席雖然是萬里之外,但就非常關心香港有關媒體、廣播、科技及資訊(簡稱TMT)的發展,每當本地有相關新聞,主席都第一時間請問我們有何商機。

政府要發牌照或有新營運商開業,主席固然打爛沙盤,有時連有公司經營困難或大幅裁員,一樣查問對方有否打算進一步節約,例如外判部門工作予敝小企。雖然我們每次回應都十分冷淡,但他還是熱情未減,迫得每逢本地TMT市場有任何變化,自己腦袋都會自動空轉幾下,思考有否直接或潛在商機,以準備回答主席的查問。

剛巧無綫、亞視和有線就播映世界盃達成共識,無綫及亞視會在數碼頻道直播揭幕戰、決賽等4場賽事,64場賽事精華等,並願意播放有線編排的廣告及宣傳,變成數以億計的廣告收益,似乎盡歸有線所有。數星期前無綫及亞視因為不願肥水流入有線台,拒絕於免費台播放有線廣告,反而作出一拍兩散的反建議,建議全程不會播放任何廣告。今次兩台明顯稍作讓步,估計政府從中發揮了斡旋的功能。

現時數碼電視網絡的覆蓋範圍雖然接近九成,但備有解碼器的用戶只有50%,即約為100萬,相信大部份都會與有線的一百萬用戶重疊。無綫、亞視決定以數碼電視播送,會令收視無法達到模擬廣播的二百多萬戶,加上與有線客戶重疊,而華南地區又未能轉播兩台數碼球賽及廣告,對有線的額外收益算是十分有限,大致達到無綫、亞視不願養肥有線的目的。

觀乎本地數碼廣播已開播了兩年半,儘管訊號覆蓋已達九成家庭,但就只有50%家庭願意配置解碼器或高清電視收看,考慮到對兩台已投入的的數億元數碼設施,反應成績未符要求。今次兩台一方面不想有線大獲全勝,刻意未有在模擬頻道播送,但就希望趁機推動數碼廣播,尤其是藉今次盛事,帶動中下家庭購買解碼器或轉用高清電視電視機,從而擴展兩台數碼觀眾群,為兩三年後的全面電視數碼化作準備。

話時話,未知那些為民請命的議員,又會否為了減低民間怨氣,又或以減輕貧富懸殊為名,要求政府或電視台津貼解碼器,以達致全民共享

至於是次事件對小企帶來的商機,Well,真係諗唔到呀。






2010年4月22日 星期四

地產寶藥黨


九十年代之時,波蘿游在本地公司打工,認識一位之前在微軟任職的同事。當時互聯網還未普及,微軟正值如日中天,自己奇怪問他何解要離開微軟,加入這所本地公司。豈料他拿起一本以首富為封面的雜誌,訴說微軟沒有甚麼了不起,能加盟首富的旗艦公司,才是他最大的心願。可想而知,以首富牽頭的地產商,在當時社會的地位。但時移世易,今天的地產商形象已經一落千丈,變成過街老鼠。

剛巧自己當時首次置業,衡量價錢及各項因素,亦選擇了首富當時的主打新盤。以一個宅男的標準,樓書實在是美侖美奐,以藍天碧海為主題,二十分鐘可達中環(塞車可能要一小時)。因為能力所限,只能選擇內園景的小單位,自然留意樓書裏面的園景圖畫,最有趣的是圖畫下面,竟有一小行字,稱此為「畫家筆下的印象」。自己雖然是首次置業,亦明白樓書畢竟是廣告,自然有人工美化,與現實難免要打折。為了印證其中差異,自然不辭勞苦,親身到現場地盤考察。

至於當時的示範單位,已經用上了小型傢俬,牆身貼上大牌鏡片,以增加空間感。此等銷售手法,廿年來都沒有多大改變,只是近年樓價一升再升,以至民情洶湧,政府被迫要橫加指引。至於實用面積方法,除了九十前還找到八九成之外,九十後幾乎清一色是不足八成,近年更只有七成多。港島明星樓盤如太古城、賽西湖及嘉雲臺等,三十年來升幅一直領先,九成的實用率,自然是主要原因之一。實用成數在樓書一目了然,買家應該心中有數,不足的成數亦會在價錢上反映。

對於近幾年的「發水樓」一詞,其實幾十年來一直有之,根本不是甚麼稀奇現像,能夠花得起幾百萬上樓的買家,相信絕大部份都有足夠智慧,了解個中境況。
至於偶然有買家感到貨不對「心」,就大概好似寶藥黨一樣,橋唔怕舊,最緊要受。儘管政府一直苦口婆心,寶藥黨每年都仍有斬獲,就好像精美樓書及豪裝示範單位,同樣亦可以叫年青才俊中招。

我以為現今一手樓銷售最大問題,不在於示範單位或實用成數,買家只要稍為留意,些等招數自然不攻自破。最大問題是價單不全。即使政府要求發展商數天前提供50%單位價錢,但餘下的50%就仍然是未知數,任由發展商即場向個別買家出價,令買家處於下風。加上銷售經常刻意通宵進行,多人共處一室,空氣不足及精神不佳之下,買家自然容易出錯。發展商及經紀方面就人多勢眾,以逸待勞,佔盡敵明我暗之優勢,自然容易得手。此亦解釋何以近年一手樓價明明較二手偏高,但依然有不錯銷情。但最終遠遜於大市升幅,而那
20-30%損失的升幅,亦正是買家之最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