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2月28日 星期四

大善人

昨日公佈財政預算案,內容與各大報章之前估計大致相若,想是拜消息人仕預先放風所賜,測試市民反應。其中最有創意的,是利用電費補貼,以最低行政成本,回饋全港市民,更令四無人士〈無收入、無樓、無公屋、無福利〉,首次受惠財爺派糖,亦令各大傳媒費煞思量,找尋有否漏網之魚,今次無法受惠的市民。另外那五百億的醫療融資備用金,也算是對期待已久的醫療融資計劃,有催生作用。

有關各類稅項寬減,波蘿游對捐款扣稅上限方面,有些有趣的發現。財爺鼓勵商界及社會人士更慷慨地向慈善團體捐款,建議把可扣除捐款佔利得稅、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應評稅金額的比例上限,由25%提高至35%,政府會因此少收約八千萬元。

如果政府少收八千萬,以16%稅率計算,即意味有約五億的捐款,其比例竟佔了該公司或人士收入的25%以上,即超過四分之一。他們每年願意捐出四分之一收入,如此慷慨,真教波蘿游汗顏。我自己一直都希望每年能捐出10%人工,給一些慈善團體,但很多時都知易行難,通常年尾結數,都無法達到目標。主因是每次準備寫票之時,總覺得有點肉赤,想錢銀多留在身邊,覺得經自己投資生錢,可以產生更大效益,或許將來可以捐得更多。至於將來還有多久,自己就無法解話了。

預算案沒有將那五億捐款來源細分,未知公司及個人捐款的百份比為何。但我認為那些能持續每年捐出四分之一收入的人,大致可以比美聖經裏面的大善人。

政府今次提出寬減,必然是有持份者之前提出(政府不可能先知先覺吧),認為能增加慈善捐款,可以幫助更多人。理論上,慈善團體應不知金額佔捐款人收入比例為何,因此,很可能是準捐款者主動向政府提出,要求增加寬免上限。

我有點懷疑一個習慣每年大比例捐款的大善人,是否會如此執著那些稅款,而向政府討價還價。以自己為例,雖然捐款比例少得多,我也懶得申請扣稅,反正那些微少稅款,最終還是回饋市民(假設公務員不會為那多出的一萬幾千而加人工)。所以,對於真正的大善人,我很難相信他們因為介意那些微百份比的稅金,而主動向政府游說。

如果沒有猜錯,應該是那些職業慈善家所為吧。很多慈善機構每年都要輪流更替總理,並要對大型節目贊助捐獻,總理們又可增加知名度,正是家家有求,總理及團體各取所需。因為這些都是大額捐款,一般是數十萬到過百萬元之數,總理們當然希望更多稅務扣減。更何況那些捐款大多一次性(明年有其他善人替代職位),稅務優惠更顯得不容有失了。

政府稅務寬減的目的,本是希望大善人能繼續每年捐獻,甚至持續加大捐獻,但如果我的論據成立,政府恐怕就表錯情了。我認為寬減只令總理們一次過得益,未見會做成誘因,促使他們加大捐獻,或甚至每年持續捐獻。最終局面可能是政府減少收入,慈善團體則未見有額外進賬。

希望自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,未明大善人之心吧,否則就變成比寬減紅酒稅更「還富於富」了。










2008年2月13日 星期三

十年樓事幾翻身

今年拜年途經港島的海怡半島,我走過屋苑的內園時,舉頭遠望其中一個中層單位,窗口是打開的,應該有人入住。不禁想起九七那個樓市的火紅年代,大家都忘我地玩著交火棒的遊戲。我自己除了有份接火棒外,亦將這枝火棒交了給一對年青夫婦,我現時還記得他們當時以「筍價」入貨的雀躍表情。十年過去,不知道這對夫婦是否還在堅持(現在該單位市價仍只及當年的八成),或是在更早之前已經當機立斷,轉賣給別人。

在差不多同一時段,我亦有買賣了荃灣愉景新城的另一單位,其價錢與海怡的單位幾乎一樣。兩個單位當年都是熱賣盤,海怡固然是港島的大盤,而愉景新城則為荃灣多年未見的龍頭盤,兩者都是年青中產喜愛的選擇。當年的資料如下:

九七年中:
荃灣愉景新城:約750呎,中層內園景,樓齡:全新,$550萬
港島海怡半島:約750呎,中層內園景,樓齡:三年,$550萬

我雖然早已沒有持有這兩個樓盤,但今天還是因為八卦原因,想知道兩者的最新市價,就到銀行網頁進行樓宇估價,了解它們的市價如何,差別都令我十分詫異。

○八年初:
荃灣愉景新城單位:市價:約330萬
港島海怡半島:市價:約430萬(比前者貴了30%)

十年過去,因為大家都是中層內園景,景觀不會有甚麼變化,週邊的交通設施亦沒有多大轉變(到海怡的地鐵還要七年後才建成)。這兩個曾是價錢相若的單位,今天竟然相差了30%,充份反映了港島區樓宇供應短缺,單位較為保值的鐵律。

今天要選擇買樓人士,絕對要考慮港島區樓宇的保值因素。但今天港島同一面積、景觀及設施的單位,價錢可能就比九龍及新界貴了20% - 40%。換句說話,以同一價錢,你可以在九龍及新界買到大上20% - 40%面積的單位,享受更舒適的居住環境。

究竟應該是先苦後甜,還是先甜後苦,那就各取所需了。





2008年2月7日 星期四

強烈譴責奇拿

關於藝人淫照事件,這兩天看見一些病態現象,雖然是年初一,都要寫點東西表達一下。自從警方公佈照片來源之後,繼續有網民上載淫照,被其他網民稱之為「奇拿」。有不少網民及Blogger,都很熱衷報導奇拿再剃警方眼眉,不少對其行為還十分讚賞。對於這些網民及Blogger的無知,及其道德水平之低,在下深感遺憾。


淫照女星不是AV女郎
淫照與互聯網上的AV女郎艷照不同,AV女郎既然拍得艷照,當然希望廣為發佈,增加自己知名度。但淫照雖為女星自願下拍得,但只作私人珍藏,絕無意傳給大眾欣賞,所以網民私自傳閱,其性質與偷窺無異。好多網民都將淫照等同AV女郎艷照,四處傳送給其他人,缺乏分辨事非之能力。



淫褻及不雅條例 - 朋友是寬鬆的豁免
原條例是不容許管有淫褻物品以供發布,條文根本沒有豁免「朋友」。按我對條例的理解,如果你發布給朋友,法官一樣可以將你入罪。黃助理處長在其演譯時,提到「朋友」可獲豁免,明顯是因為一哥之前講大了,令公眾嘩然受驚,政府及律政署有見及此要急忙補鑊,臨時加上「朋友」這個豁免權,讓黃助理處長解開大家的疑慮。如果律政署遵守這個豁免權,你就不會因發布給朋友而被起訴,法官當然就不能單看條文而將你判罪。

只是很多人都不去深究政府在過程中已經讓步,主動提出「朋友」這個豁免權,希望令大家安心。不少網民只知自鑽牛角尖,將朋友定義無限延伸,而藉此譏笑政府定義模糊不清,實為不明事理之表現。



強烈譴責奇拿
很多網民都因為奇拿成功發放照片,挑戰警方權威而覺得開心,在下以為此想法愚不可及。正如前文所述,奇拿上載的照片,根本是人家私人所有,其做法等同非禮女星們,自私地毀了她們一生,破壞了她們的家庭。情形等同你不滿警方的表現,卻來認同繼續非禮女星的奇拿二世,接下來可能還有三世,而那些將照片傳給朋友的人,他們的行為根本與奇拿無異。我少見有人懂得分辨誰是誰非,譴責奇拿之所作所為。

我強烈譴責奇拿,強烈譴責那些認同奇拿的人。

2008年2月6日 星期三

藝人淫照案雜談

波蘿游差D連亞嬌同亞Sa都分辨唔出,本來對藝人淫照案冇乜好講,但既然全城哄動,我都試作另類討論。

普通人以為今次事件是全輸局面,但我唔太同意。輸家當然包括警方、裁判官、牽連藝人、被捕人士。但贏家就包括括普羅市民,唔係因為有正野睇,而係更認識淫褻及不雅條例,了解管有及發佈定義,及本身法律上的權益。而最大的贏家,當然係各大傳媒,報刊發行量均勁升,唔係點會日日頭版,鋪天蓋地去報導,週刊就連最後一滴都lam埋。當記者批評過多警力參與本案時,有否看看自己報紙投入的人力可能更多。

一般人認為警方今次善待藝人,但我就並唔同意。別忘記女星都是英皇公司的人,以此公司過往牽涉的案件,我不認為警方對此公司有何好感。現實是警察壓力先來自網民,經傳媒推動(因有商業價值),變成全民壓力,警察必須全力出擊。雖然整體部署合理,以首名被捕網民作「殺雞警猴」,迫使「大部份」網民停止及刪除上載照片,從而減低其流通量,方便搜查工作。再通過國際刑警,估計藉此接觸身在海外的陳冠希協助調查(否則怎會咁快找到電腦公司),迅速找到相片流出原因。

儘管網民譏笑警方沒有找到真正上載者,但其實大家都知道,原照片經過兩年時間,已經去了不知幾多手,再經近日上下載,可能已有千百個副本,警方只能做到「殺雞警猴」,總不能花上千百人手去四處打擊。情況就好像幾十人紅燈過路,警察亦不能全部拘捕,只能拉一兩個以收警告之效。如果首位上載者等同非禮女星,那麼其他發佈人士就等同再非禮她們,而當女星還是衣衫不整時,那些駐足觀看的途人,或急電其朋友埋黎睇的,是否又有欠道德呢。

但警方所做,又因為其他不智行為,令效果大打折扣。包括首被告只犯小事,但又不准保釋(裁判官判斷有偏差),一哥言論過火(未知是法律水平不足,還是道德水平「太高」),副處長表現又輕佻,傳媒又樂於撥火,令警方事倍功半。

不少人批評男星及女星們沒有挺身做證人,指證有人非法盜用電腦資料(不誠實取用電腦),是不負責任的表現。對,那是不負責任(從不認為此君是負責任之人),但他們法律上有權拒絕作證,情況好像當年被綁架的富豪一樣,雖然案情嚴重得多,但都不願出庭作證,攪到本地案件要在大陸審理。今次案情輕微得多,試想想如果你是當事人,你願意拆爛塊面出庭作證嗎。不出庭作證雖然於理不合,但以案情引言,亦情有可原。

問題是去到互聯網世界,大家對道德要求都重身定位。或者是因為覺得你「睇我唔到」的關係,不少網民都勇於衝擊法律底線,以此顯示自己追求言論及資訊自由,而忽略自由都是基於對別人的尊重。

法律條文未能追上科技發展,這是確切事實。但法律條文一般是在於表達整體效果,不會寫得太過細節,很多時要靠法官們定立案例,作為日後參考,否則條文要經常修改,又容易被人鑽空子。現時的法例草原本是針對報刊、電視及電影,未有考慮互聯網及手機電視等新媒體,而因為市民習慣後兩者比較寬鬆的要求,如果以舊媒體的分類方法用於新媒體,恐怕未能配合社會發展。

至於條文要如何修改,過完年再諗。








2008年2月1日 星期五

新銀紙

年近歲晚,又係時候換新銀紙,用黎過年派利是。雖然好多人認為新銀紙唔環保,但我就有D唔太同意,環保要考慮方便程度,亦要顧及效益。因為新銀紙唔係用一次,而係幾十至幾百次,直到殘舊為止。如果銀行新年發左新銀紙,該年餘下時間就可以減少印製。反之,利是封就係一次過,而且面積又比銀紙大,利是封更不環保,但就好少有人建議少用或再用。

反而諗起細個時候,因為冇銀行派新銀紙,及為左慳番D利是封,部份長輩親友派利是,都會一封過給我們全家,然後我地七個人自己分。記得裏面個銀碼都跟住香港經濟起飛,由最初的五十元,增加到後來的五百元。跟住就風水輪流轉,長輩都先後退休及老去,而家就輪到我地回餽,過年俾番飲茶利是。就算計埋通脹,長輩們都有理想回報。而當時一封利是全家分的做法,就係因為物資短缺下的環保表現。

要換新銀紙,一般都要去銀行排長龍,但我有幸銀行客戶經理識做,每年都會有新銀紙到會服務。今年為家人得悉,一傳開去,加上太太和我都來自大家庭,兄弟姐妹多籮籮,令需求急劇增加。去年還是四位數字的總額,今年差D去到六位數字,攪到我為左唔想load晒落一間銀行,要call埋另一間分擔一下。

一舊舊新銀紙,D氣味都相當難聞,唔知咁樣算唔算嫌錢腥。我都要先後分兩拿番屋企,雖然比起D每日袋住幾百萬過關同志來講,我D簡直係零頭而已,但我自己回家途中都有D驚,要東張西望,怕俾人老粒。

番到屋企,仲要按各人需要,細分及獨立包裝,等團年飯時分發。

咁多舊,為左掩人耳目,究竟用最cheap既紅白藍袋好,還是兩個百佳袋好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