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月22日 星期五

免費電視

繼有線電視申請免費電視牌照,香港寬頻及電盈立即緊隨其後,亦向政府遞交申請營辦免費電視。三家收費電視公司營運多年,突然要加入免費電視戰團,真是瘦田無人耕,耕開有人爭,不管最終成敗,股價狂升數十巴仙,已令投資者欣喜若狂。

現時本地只有TVB及亞視兩間免費電視台,而又以TVB一家獨大,即使抱著是是旦旦的態度,而節目質素一向為人疚病,依然每年大賺十億元。反之,有線電視長年艱苦經營,電盈收費電視年年虧損,香港寬頻電視似有實無,自然眼紅對TVB長期壟斷,要與他分一杯羹。

對於三間公司同時申請,政府的反應就令人困惑。例牌回應當然是「重申」政府立場,是要保持市場開放,歡迎新來營辦者;但同時又直接及通過其他途徑,強調若干申領條件:要特首批准跨媒體申請,又要符合服務承諾,例如頻道數目及覆蓋率,內容限制又要提高,甚至不能是附屬公司等等,都是有意識地提高申辦門檻。

TVB及亞視的免費電視牌照,本質上與另外三家的申辦情況有所不同。現在兩台只付上低廉牌費,就可佔用大氣電波頻道,再以近乎零租金佔領六個山頭發射站,變相免費佔用公共資源,亦即是政府補貼其營運。既然如此,政府對其服務水平自然有較多要求,包括廣播頻道數目及播放時間,廣告播放時間,覆蓋範圍要接近百份百,以避免對偏遠市民不公,內容方面亦有較高規管,還需每月為政府播放若干小時宣傳片段等等。但以上所有要求,都建基於兩台獲配頻道及山頭作為前題。

而三間收費電視公司,已經表明會自給自足,以本身光纖網絡傳送免費節目,無需政府提供無線頻道,更不佔用山頭建設發射站。政府如果要開放及公平,絕不應在他們的播放頻道數目及時段,以致覆蓋率方面,設立任何要求,甚至廣告時間亦應全面放寬,讓三者以市場模式經營。當然,因為是開放式廣播關係,內容方面的規管尺度,仍應與現有兩台一致。至於跨媒體限制,更是不值一談,既然同是電視廣播,收費與免費根本同出一轍,沒有跨了甚麼媒體。再者,在媒體及科技共融的今天,跨媒體限制早已不合時宜。

我認為政府對於這三個申請,都表現得戰戰兢兢。以現時情況,最少TVB及亞視高層在緊張時刻,仍然願意與政府配合,甚至出動主播專訪特首及負責官員,為政府政策護航。但如果一旦開放予另外三間公司,情況就難以估計,有線及電盈就肯定比現有兩台,更勇於批評政府,而一向出人意表的魔童,其處事手法就更令政府擔心。觀乎以上考慮,我估計政府會靜靜提高門檻,並且會不斷諮詢,總之拖得就拖,最好交由下屆特首決定。

至於三間公司對於營辦免費電視的取向及策略,以致優劣分析,有機會再作討論。





IQ題:

三間公司要提供免費電視服務,可否將低端用戶月費減至$1,而技術上限制其可收看的節目,不就等於即時提供免費電視,又何需要向政府申請呢?
何解三間公司未有如此施行?






2010年1月16日 星期六

熱血青年

波蘿游作為六十後,不免經常倚老賣老,對七、八十後的處世態度指指點點,一向都覺得其懶洋洋,做人做事都欠缺動力,對週邊事物都表現得十分冷漠。對於今次上街示威的八十後(當然亦包括七十後),我可以話是十分稱許,難得他們肯赤膊上陣,五區苦行及斷食(未知與絕食何異),充份表現年青人應有的動力,令人耳目一新。

更難得的他們之中的不少領導,對自己所做之事,都有深入了解及相當見識。在不同的電台訪問當中,他們都顯得理據充份,對答大方得體,表現不遜於七十代的前輩,足證他們是一群能力高及準備足的年青人。難得社會仍有如此高質熱血青年,對舊有制度及思維,帶來不少衝擊,促使當權者多加思考,施政時更貼近民情。

好像每個年代的熱血青年一樣,隨著年紀及識見的增長,熱血最終亦會冷卻下來。仍然參與社會運動的,大概會採取比較平和及深化的途徑,可以是當上議員,進入建制當中,又或有部份甚至加入政府或商界,以能力及切身經驗當上高位,為社會發展作出貢獻,而社會巨輪就是如此前行。

從社會學角度考慮,不少人擔心八十後的激進取態,會漸漸變成常規,對政府及社會發展,帶來負面的影響。而據聞政府亦為此增加資源,研究如何應付這些熱血青年。

至今都沒有甚麼正統調查,去認識這批熱血青年的成份。從示威場地及互聯網上的氣勢,都令人覺得他們人多勢眾,認定他們是典型八十代。但互聯網上的討論人物,從來都是面目模糊,數目不清,具體數目根本難以確定。

我有一簡單觀察,就是參考網上報紙或討論區的閱覽人數,以了解其中數目。就以生果報的主要社論為例,一般顯示只有七八千人閱覽,其他評論或討論區,更可能只是三幾千之數。相對於各佔一百萬人數的八十代及七十代,就知道熱血青年可能不足一兩巴仙。如果連評論或討論區也懶得一看的的話,大概更不會身體力行,參與討論及示威。將熱血青年看作常規甚或社會問題,恐怕都是小題大作。

話雖如此,星星之火,最終能否燃點沙漠一樣的年青世代嗎?




2010年1月12日 星期二

明報謬論 - 困乏八十後

上星期明報以「困乏八十後 學歷增收入跌」作為頭條及社論,報導指根據統計處資料:隨著經濟發展,1997至2008年間市民收入中位數上升9.4%,唯獨15至24歲的年輕人、即所謂「八十後」,入息中位數不升反跌,20至24歲一族的入息中位數,由97年的8200元跌近一成至7500元。更甚的是根據資料顯示,1996年約有18%年輕人具專上教育程度,到2006年已增至30%。明報引述「學者」分析,年輕人學歷普遍提升,但收入卻減少,反映教育政策及經濟發展錯配,若政府不作出應對,年輕人怨氣必會累積,成為計時炸彈云云。

明報此文一出,可說一石擊起千重浪,引起各討論區的年青巴打的共鳴,細說自己的悲慘遭遇,工資如何地偏低,以確認明報的分析正確,加強讀書無用的指控,社會資源錯配等等。

波蘿游初讀該報導之時,即時已心生疑問,雖然明白由於97年特別好景,加上經濟轉型,過去十年以來,本地工資中位數可說停滯不前,但真的變成「學識高、人工低」這樣惡劣嗎?我曾經花了些時間去統計處網頁,意圖求證資料來源,但就遍尋未果,未知明報資料從何得知。

本著大膽假設、小心求證的精神,我先假設資料正確,再細心分析數字意義,就發現明報的立論錯誤。

中位數
首先,重溫一下中五數學,何謂中位數?如果將年青人工資平均分成100個等級,以1級最低,而100級最高的話,中位數就是位於第50級(嚴格來說是50.5級)的人工。如果年青人有30%大專生,現實只會提升第70至100級的收入, 1-69級的年青人還是保持中學水平,學歷沒有改善,人工沒有提升,而中位數的第50級亦同屬此列。因此30%的大專生不管人工如何大升,只會提高同輩收入的平均數,而不會影響其中位數。

樣本有異
統計結果會因為樣本不同,而產生不同結果。順景的大專生一般22歲畢業,不少重讀會考及高考的,可能要到24歲才畢業離校。以96年時18%大專生為例,因為大部份在15-24歲正在求學,不會被納入工資統計當中,只有中學程度及已經就業的,才會被納入統計之列。即當時只有程度較差的82%變成統計樣本,統計所得的中位數,就是位處第41級,只有中學程度的年青人。

反之,以06年情況,因為有30%大專生在學,只有程度較差的70%變成統計樣本,中位數變成位處第35級,只有中學程度的年青人。不問而知,如果經濟及其他條件不變,位處41級的年青人,工資自然比35級要高。


統計處的資料,顯示大專生比例增加,但15-24歲的工資中位數反而下跌,是正常不過的結果。只是明報的逆向思維,又可解讀為順應年青人民意,才得出這樣的笑話。要查證學歷對收入的影響,其實可以參考25-29歲的薪金中位數變化,因為大多已畢業就業。如果能找出平均數,甚或是年齡及歲數對工資影響的統計結果,則更能了解事實真相。

話時話,明報的報導及社論,未知是80後、70後還是60後的產物。




2010年1月10日 星期日

一地兩檢

要充份發揮高鐵功能,一地兩檢是十分重要的配套。高鐵網絡四通八達,從香港出發,可以轉車往各大城市,但因為進入大陸國境,必須通過入境關口的邊防檢查,如果要所有高鐵站都備有出入境關口,以應付少量港客,其他城市肯定無法配合。現實情況則更為複雜,離港高鐵乘客包含港人、國內人士及外國人,而高鐵又容許中途上落客,對於出站乘客,除了靠入境關口,否則無法識別是否港人或外國人,變成就算是內地人在國內上落,都要接受查檢,最終根本無法實行。

如果無法一地兩檢,就只能要求從本港出發的高鐵乘客,必須在廣州站指定月台下車,接受入境檢查,然後再上車或轉車,才可乘高鐵前往其他城市。以數千乘客同時下車檢查,隨時用上半個到一個小時,若加上個別「問題人士」,則所需時間就更難預算,到時原來班次是否繼續等候,或要再安排改乘其他班次,所費需時,大大打擊了高鐵四通八達的方便。舉例來說,如果要前往深圳的福田或龍華,就要先北上廣州出境,再轉車回頭南下,實在是貽笑大方。

一地兩檢其實在西部通道已經施行幾年,方便快捷,一直為旅客稱許。但何以在高鐵施行,港府一直表現為難,只稱正在積極研究,從未作出任何承諾。西部通道情況有別於高鐵,西部通道的「一地」,實為過境大橋以北,即是中方地頭,據聞只是以特殊安排,將部份地方租予香港入境處辦事。

而高鐵情況剛好相反,「一地」不管設於西九或錦上路,都是香港地域,到時港府又是否可以租地讓大陸邊防工作,以達一地兩檢之效果呢?對於議員質疑此舉等同讓中央在香港執法,我認為是小題大作。為了更符合一國兩制精神,港府可以像外國領事館一樣,租地予大陸邊防辦事。

問題是如此安排,又是否為中央政府所接受。如果是異見人士要強行上車,又或異見人士在中方地盤示威,中央有否足夠警力應付,到底不是自己地頭,要增援亦不易,到時是否要香港警力支援,又變成違反一國兩制,亦令中央官員難堪。另外,出入境涉及不少人士敏感資料,中央是否放心儲存於港方,又或如果經網絡傳送大陸,會否擔心中間會被盜用,都是要考慮的事情。

本港興建高鐵,也算是配合中港一家的大方向,只要港府力陳利害,亞爺大概願意委屈一下,開啟方便之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