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現時本地只有TVB及亞視兩間免費電視台,而又以TVB一家獨大,即使抱著是是旦旦的態度,而節目質素一向為人疚病,依然每年大賺十億元。反之,有線電視長年艱苦經營,電盈收費電視年年虧損,香港寬頻電視似有實無,自然眼紅對TVB長期壟斷,要與他分一杯羹。
對於三間公司同時申請,政府的反應就令人困惑。例牌回應當然是「重申」政府立場,是要保持市場開放,歡迎新來營辦者;但同時又直接及通過其他途徑,強調若干申領條件:要特首批准跨媒體申請,又要符合服務承諾,例如頻道數目及覆蓋率,內容限制又要提高,甚至不能是附屬公司等等,都是有意識地提高申辦門檻。
TVB及亞視的免費電視牌照,本質上與另外三家的申辦情況有所不同。現在兩台只付上低廉牌費,就可佔用大氣電波頻道,再以近乎零租金佔領六個山頭發射站,變相免費佔用公共資源,亦即是政府補貼其營運。既然如此,政府對其服務水平自然有較多要求,包括廣播頻道數目及播放時間,廣告播放時間,覆蓋範圍要接近百份百,以避免對偏遠市民不公,內容方面亦有較高規管,還需每月為政府播放若干小時宣傳片段等等。但以上所有要求,都建基於兩台獲配頻道及山頭作為前題。
而三間收費電視公司,已經表明會自給自足,以本身光纖網絡傳送免費節目,無需政府提供無線頻道,更不佔用山頭建設發射站。政府如果要開放及公平,絕不應在他們的播放頻道數目及時段,以致覆蓋率方面,設立任何要求,甚至廣告時間亦應全面放寬,讓三者以市場模式經營。當然,因為是開放式廣播關係,內容方面的規管尺度,仍應與現有兩台一致。至於跨媒體限制,更是不值一談,既然同是電視廣播,收費與免費根本同出一轍,沒有跨了甚麼媒體。再者,在媒體及科技共融的今天,跨媒體限制早已不合時宜。
我認為政府對於這三個申請,都表現得戰戰兢兢。以現時情況,最少TVB及亞視高層在緊張時刻,仍然願意與政府配合,甚至出動主播專訪特首及負責官員,為政府政策護航。但如果一旦開放予另外三間公司,情況就難以估計,有線及電盈就肯定比現有兩台,更勇於批評政府,而一向出人意表的魔童,其處事手法就更令政府擔心。觀乎以上考慮,我估計政府會靜靜提高門檻,並且會不斷諮詢,總之拖得就拖,最好交由下屆特首決定。
至於三間公司對於營辦免費電視的取向及策略,以致優劣分析,有機會再作討論。
IQ題:
三間公司要提供免費電視服務,可否將低端用戶月費減至$1,而技術上限制其可收看的節目,不就等於即時提供免費電視,又何需要向政府申請呢?
何解三間公司未有如此施行?
何解三間公司未有如此施行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