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8月20日 星期一

扎鐵工人海鮮價

扎鐵工潮繼續,我估D工人仲要撐多一兩個禮拜,真係睇下邊個捱得。呢方面其實工人比較佔優,因為停工地盤D扎鐵工作始終要有人做,工人而家罷工唔做,復工之後始終要搵佢地做番,最後會要D工人增加工作天數,去追回工程進度,但對判頭黎講,因為成個地盤進度拖慢,會損失時間及金錢(加班費)。工人如果團結唔開工,佢地相對有較高議價能力,最後結果,還看市場力量,始終都係供求決定。

好多「自由市場」倡導者,都質疑扎鐵工點解唔用浮薪制,按表現及市場環境決定人工高低,有D海鮮價既味道。其實香港建造業(曾經)咁發達, D老闆及工人經多年實踐,應該建立一套僱用方法,最能夠釋放生產力,將雙方既利益提升到最高。對於建造業多年來都採用固定日薪,而唔係衡工量值,我相信一定有其原因。對於一個帶幾十人既判頭,要採取浮薪制,行政上冇乜難度,我估計有判頭亦試過浮薪制,但最後效果唔理想,市場唔肯接受,最後被迫用番固定日薪制度。

咁係乜理由,令偉大既「自由經濟」理論係建造業唔係work呢?我試想像如果個判頭同一地盤,有廿個扎鐵佬幫佢打工,因為判頭要定價全包扎鐵工作,佢當然希望以最低成本,盡量發揮D工人生產力,而採用浮薪制,生產力高個D工人當然有較高日薪。首先一個講求team work既地盤,扎鐵斷估唔係逐件計,好難量化生產力,要客觀評估邊個生產力高D,真係唔容易,只能主觀睇邊個勤力D,手工好D,做交帶等。我相信扎鐵工作,實質技術唔算高,反而體力要求就唔少得,因為體力關係,變相亦要睇D工人係咪盡心盡力,一個肯落力D既工人,生產力唔單只高,仲可以帶起成team人既工作士氣。

咁如果落力既就多D人工,係咪就鼓勵大家提高生產力呢?我反而從另外一方向去睇。因為浮薪制,手腳慢D工人自然低D日薪,如果工人懷疑自己人工低,佢會問周圍,check人地個pay,好容易就知道自己被列為低薪,咁佢地D工作態度會點呢?有D可能發憤圖強,但大部份會更加放軟手腳,覺得反正人工低過人,做慢D先唔會蝕底。如果個地盤有人放軟手腳,但D工頭又唔可以鬧佢地(因為佢地係接受低D日薪),加上唔係所有工人都知佢地低薪,只係見佢做得咁慢,老細都冇詐形,自己仲駛乜咁搏,咁樣惡性循環,最後就成個team都士氣低落,生產力下降,判頭老闆最後都要改番固定日薪。

其實所謂固定日薪,都係名義數字,暗地裏有價講,如果係長散(兄弟班),大家都了解對方實力,咁D人工就更加有商有量,變成一種市場調節機制。另一個調節方法,就係因為僧多粥少,D老闆以同一日薪,當然會搵D比較做得野D工人,對於D冇咁落力既,就會少D工開,一樣係市場淘汰機制。所以當大家批評扎鐵工人唔用衡工量值,有違自由市場理論既時候,都應該從實際環境去分析自由機制有冇缺憾,客觀了解佢地運作方法。始終D老闆及工人先最清楚市場,D老闆如果唔識,佢地間公司早就要執笠,識得run business 先叫老闆,有幾可見D經濟學家夠膽離開象牙塔,走去商界呢個殺戮戰場去practise。

另外我見好多人覺得經濟復蘇,發展商或建築公司應該回饋D工人。事實係發展商好搵唔代表會益D判頭,加上建造業僧多粥少,D判頭本身都唔夠野做,所以每次招標都爭餐死,個價落到鬼咁低,你睇下本地大建築商D年報,就知佢地近年生意雖然好轉,但都只係微利,做判頭生意(吸血鬼型二、三判除外)比起銀行做定期,唔係好幾多。

適者生存,要好似 “Who moved my cheese”對老鼠咁,凡事要早作準備,洞悉先機方為上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