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8月29日 星期三

四分一世紀

前幾天跟老婆到大會堂,看了中英劇團的舞台劇 同行四分一世紀,改編自丘世文的同名小說,大意講述丘世文與其好友陳修治,自入大學後相識廿多年裏面的經歷,其中陳修治正值盛年而因癌病去世,令丘世文決意寫下這小說,以記念與老朋友之間的情誼,是少數以男性友情為題的小說。更可惜的是丘世文於著書時亦證實患上腦癌,幾經艱苦才於去世前完成小說,而小說亦變相成為他們兩位的訃文,再加上他們親友寫的附錄,令內容多添一份哀愁。

丘世文的小說情節,正好跨過香港火速發展,而又充滿暗湧的動盪年代,也說明了在受惠於經濟豐收,物質生活提升,由廉租屋搬上半山的同時,精神生活可能仍然饋乏。當大家力爭上游,要將四仔主義更臻完美,要換上更大的屋,更漂亮的轎車時,又忽略了更重要的事情。當大家努力工作,為了掙多點錢給家人時,卻又失去了一些金錢買不到的東西:親情、友情、健康、志趣等,到頭來是否有點得不償失,但在不可預知的生命裏面,又是否很容易找到平衡點呢?

波蘿對此劇有深刻體會,對劇中情節有所共鳴。我經歷過主角年青時的輕狂大學生活,再加上自己有幾位相識了四分一世紀的同學,近年都因為意外或疾病英年早逝,他們跟小說兩位主角一樣,都是大學栽培的精英,令人倍生感慨。這些同學雖然都不算是我最要好的,平常也很少見面,但都共同擁有年青時的美好回憶,課室嘻戲、球場上奔跑、旅行、踩單車、圖書館爭位,都是大家的集體回憶。

當今天大家事業都有點成績,有的還是躊躇滿志,希望再闖高峰,有的則安於現狀,一切以家庭為重,正是你有你的生活,我有我的忙碌,除了幾位比較談得來的,其他的真是很多年也沒碰過面。大家都過了適婚年齡,已沒有多少婚宴聚頭的機會,往往要靠上某人早逝的不幸消息,才再次把大家聚集起來,把大家的心再次連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