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老實講,你話今次計劃,百佳有冇綽頭成份,我想總有多少。但有否賺錢成份,肯定百佳諗都唔敢諗。試想,兩毫子,仲要係自願。每次收銀員都要苦口婆心,勸說顧客捐獻,過中收銀員有多難做,有多少要給顧客為難,其父母有否給人問候(恐怕大多數都有此遭遇)。區區兩粒神,要費咁多唇舌,減慢顧客流動,又多數唔肯俾,有些還責備收銀員,變相影響士氣及工作效率,如此計算,莫講話每個膠袋收兩毫,就算收兩蚊都補唔番。
我想百佳的洋人總經理,最初都真心想環保,並且可以支持一下政府要推行的膠袋稅,仲可以有環保宣傳綽頭。百佳肯定預料計劃多少會有上述阻滯,並會帶來輕微經濟損失,但可以建立環保形像,亦決意執行,但如今咁大社會反響,經濟及商譽損失,遠超洋人的價值觀可以預算的範圍。
對於偶一光顧百佳的顧客,兩毫子算甚麼。如果你幾乎天天光顧,為何又唔自備購物袋呢,反正習以為常,常備購物袋又有幾唔方便呢?只能哀嘆「部份」香港人(唔知有幾多),口講環保就容易,稍為身體力行都No Way。好似每日返工,總見到一些有公事包或背包的上班一族,買報紙時還是要用膠袋,在下實在無法理解。正因如此,百佳的洋人總經理可能也無法理解,兩粒神,有準備就可以慳番,駛唔駛喊打喊殺,好端端的一個計劃,最後無奈剎停,仲要俾環保團體鬧玩綽頭,做事虎頭蛇尾。
市民如此質素,更促使政府盡速施行膠袋稅。
哀嘆很多法律,都是為了制約無公德之徒而設,最後全民受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