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6月21日 星期四

曲解堅尼系數

根據統計處的資料,按職業收入計算的堅尼系數,由九六年的0.518增至去年的0.533,顯示收入差距擴大,每月收入在四千元以下的家庭,由九六年佔總數的6.7%,增加至去年的9.2%;而入息超過四萬元的家庭,亦由15%增至17%。看見這些數字,「為民請命」的議員已急不及待,指出堅尼系數惡化,貧富兩極人數增加,正好反映貧富懸殊加劇,務必要政府增加資源,改善貧富懸殊問題。

從技術角度而言,堅尼系數是以家庭為基礎,比較富裕及低下家庭於社會所佔比重,因此其先決條件,是要家庭組成部份比較前後要一致。但過去十年,香港的家庭成份變化很大,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堅尼系數的結果,如硬性以堅尼系數比較十年前後的變化,得出來的數字就會被扭曲,而無法作出持平的比較。

1. 人口老化
過去十年,五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口,由18.4%增至22.1%。明顯地,這群人大多進入退休年齡,亦即是由有收入人士,變成無收入的一群,一定程度上令月入四千元以下家庭組別的數目增加;由於數據沒有分析這群人士退休後的實際經濟狀況(例如儲蓄及投資收入),所以不應硬把退休人士列為貧窮一族。

2. 家庭人數變少
此外,佔香港人口比重最大的四十至五十歲組別,在過去十年裏,他們有可能結婚,自組家庭,搬離老家不再與父母同住,大家庭變成小家庭,每個家庭的人數減少,由十年前平均的3.3,減少至現在的3,平均家庭收入亦變相攤薄,也令堅尼系數變差。

3. 提早退休人仕
而且統計處的調查,包括家庭中所有成員︰即在職、失業及退休的都計算在內。過去十年因經濟轉型,很多中產都提早退休,但他們不少都擁有自己的房子,再加上幾百萬的退休金及積蓄,退休生活過得十分愜意,單單調查家庭收入,他們是屬於最低收入(甚至無收入)的一族。明顯地,按統計處的調查方法,他們會被分類成「貧苦」大眾。

4. 間接補貼
事實上,跟其他先進國家比較,香港低收入家庭,在多方面都接受著額外的津貼,其中包括極之優惠的公屋、遠低於成本的公共醫療等間接補貼,實際令他們可用資源遠高於表面收入。

統計處堅尼系數的計算,未有扣除以上因素,故不能直接地與十年前的數據作比較。以現時的數據來看,貧富懸殊是否加劇可說是未知之數,我們卻可從數據見到另一社會問題:老人問題。蓋因十年來65歲以上老人增加了35%,但申請老人綜援的個案卻增加了81%,而此數字並未包括一般老人生果金,這正正反映人口老化對社會帶來的負擔。

隨著人口老化逐漸加劇,老人綜援個案勢必越級跳升,比起貧富懸殊,老人問題恐怕更為迫在眉睫。




1 則留言:

duo 提到...

撇開數據,
撫其良心,
你覺得香港的貧富懸殊不是嚴重了很多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