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大老闆及會計部對銀行的意見相當信服,雖然公司沒有現金流問題,但既可有額外收入,便遊說我也同意參加此計劃。波蘿游多年前亦有參加私人稅務貸款,主要並非為了交稅,而是見稅貸息率吸引,固將其用作短線投機(既然是短線,應該定性為投機,不是投資),目的是爭取短期的高回報,所以我對稅務貸款絕不陌生。
既然要求我同意,小弟亦循例問了一些細節,得悉稅貸一年為限,每月定額還款,年率為5%,定期存款年息為3%,再加上扣稅,他們計算到公司會有淨收入。我聽完這些數字,已經條件反射地否定淨收入的可能,稅率5%,扣除公司稅後,仍要淨付4%有多,比定期存款的3%為高,公司不可能有淨收入。同事見我這麼快就否定了其建議,心裏有點不服氣,便拿出他們的詳細計算,重點如下:
1. 借一百萬,年率5%,分十二個月還,銀行規定每月還$85,600。
2. 共付息=$85,600 x 12 - $1,000,000 =$27,200,實付:2.72%
3. 付息$27,200,稅局退稅數額:$27,200 x 16.5% = $4,488
4. 借來$1,000,000放於定期存款,年息3%,一年收息$30,000
5. 12個月後,淨收入 = $30,000 + $4,488 - $27,200 = $7,288
6. 結論:有淨收入,應該參與計劃
我看了這個計算,差點跌落地下,咁都得,與生果批水平何異?我唯有耐心解釋他們計算的偏差,並即時做了一份簡單現金流表,列出每月流入(包括本金,定期利息及稅務回饋),流出(每月供款),及每月結餘,得出12個月後,即使稅局即時退稅,最後結餘只是一個負數,證明這是一個賠錢的計劃。
我不知道坊間有幾多小小企,會被銀行說服,覺得這是一個賺錢的計劃。我同意如果貴公司要改善現金流,可以考慮這個稅貸計劃,但對敝小小企而言,則沒有這個壓力。
如果你喜歡參與投資,但又未能察覺以上計算的謬誤,我建議你要下點工夫,充實一下財務知識了。